發病癥狀:植株受害初期僅見地上部葉片萎蔫,早晚可恢復,葉片邊緣,尤其是葉片尖端出現不規則形水浸狀病斑,靠近地表的莖稈繞莖變褐,根莖部皮層常開裂,其微管束組織變褐,濕度大時病部表面可見粉紅色霉層,數日后整株枯死。一般低溫期不表現癥狀。高溫高濕時開始顯出癥狀,開花結莢期癥狀明顯。
發病病因:枯萎病為一種土傳病害,病菌生長發育適溫27℃——30℃,最高40℃,最低5℃。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土壤含水量高易發病,土壤含水量低病株癥狀表現輕微或不表現。土壤偏酸性時易發生流行。多年連作地發病重。
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與非豆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要施用不帶菌并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效果更佳。2.選用抗病品種:可選用紅嘴燕等高度抗病品種。播種前用新高脂膜拌種,可保溫、保濕、吸脹,提高種子發芽率,使幼苗健壯。驅避地下蟲害,隔離病毒感染。也可與種衣劑混用。3.加強肥水管理:豇豆生長期間,根據長勢追施氮磷鉀復合肥,避免氮肥過多。澆水避開高溫時段,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病葉等要及時摘除,病株嚴重時可撥出,拿到田外深埋。4.藥劑防治:采用灌根的辦法最直接有效。灌根藥劑配置時必須配合根施通一起使用,能誘導病菌集結,供殺菌劑包圍殲滅果樹根部有害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