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癥狀:苗期至收獲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莖危害次之,果實較少發病。葉片發病初期, 小圓斑,后逐漸擴大為不規則的白粉狀霉斑(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病斑可連接成片,受害部分葉片逐漸發黃,后期病斑上產生許多黃褐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子囊殼)。發生嚴重時,病葉變為褐色而枯死。
發生特點: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亞門單絲殼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和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侵染引起。北方地區病菌以閉囊殼隨病殘體在地上或花房月季花或保護地瓜類作物上越冬,南方地區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越夏。翌年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萌發借助氣流或雨水傳播到寄主葉片上,5天后形成白色菌絲狀病斑,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飛散傳播,進行再侵染。浙江地區黃瓜白粉病發生盛期主要在4月上中旬至6月下旬危害保護地黃瓜,長江流域秋植黃瓜9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亦有發生危害。田間流行適溫在16~25℃,相對濕度80%以上。保護地栽培黃瓜因通風不良、栽培密度過高、氮肥施用過多、田塊低洼而發病較重。
發病規律:病菌以閉囊殼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或在保護地內為害越冬。南方菜區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為害越冬和越夏。借氣流、雨水和澆水傳播。10―25℃均可發病,高溫干燥和潮濕交替,病害發展迅速。生長后期,植株生長衰弱病害嚴重。種植過密、生長期缺肥亦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1.注意田間通風透光,保持田間清潔,在西葫蘆開花前,幼瓜期,膨大期各噴施一次壯瓜蒂靈,激活植物生態生長正能量,拓寬植物導管路徑,提升植物吸水吸肥力度,提升果實產量和質量,降低落果率,減少裂果、僵果、畸形果發生率。2.西葫蘆發病初期及時摘病葉、老葉,噴施護樹大將軍殺菌消毒,減少病菌源;禁止大水漫灌。2.使用農藥防治時必須使用針對性強的藥劑輪流交替使用,并配合新高脂膜一起噴施,提高防治效果減少農藥用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