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紋羽病傳播主要是由根狀菌索和菌核產生菌絲體,菌絲體集結形成的菌絲束在土中延伸,接觸寄主作物的根后即可侵入為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嫩組織,以后蔓延擴散到主根,近距離的擴展傳播主要靠雨水、灌溉水、帶菌肥料和病殘體。此外,在病田區內放牧牛羊,或人進入病田,都會把病菌傳到無病區內,施用未經充分腐熟的帶病廄肥、垃極或堆肥,也是引起發病。
防治措施。實行輪作。可實行5年以上的薯、稻輪作,或實行3年以上的改種禾本科作物,以消滅土中的病菌,可減少發病。
早拔出病株。田間一旦發現病株,應及早挖除,且須將帶菌土壤一并挖盡。再填入無病土,并噴施殺菌劑消毒殺菌。未拔除的健康植株應噴施護樹大將軍消毒,減少病害。并處理病殘組織,防止病區擴大。
施有機質肥。有機質肥不僅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還可改變土壤結構,提高保水力,有利甘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在翻耕前適量施入發病的地方,或整地作壟時施在壟內,或作“夾邊肥”開壟后壅施在薯根兩側,都能減輕發病。由于病害區偏酸性施用石灰改變土壤酸堿度和結構,也能起到防病效果。(丹妮)